咖思漫 > 杂谈 > 正文

​精致好用的伯莱塔M1934,德国兵愿拿P38来交换,曾射杀圣雄甘地

2025-04-16 06:35 来源:咖思漫 点击:127

精致好用的伯莱塔M1934,德国兵愿拿P38来交换,曾射杀圣雄甘地

神剧《亮剑》中李云龙擅自发动的“平安格勒”战役让“意大利炮”成为火爆网络的热梗。当然,这门炮和这场战役一样都是编剧杜撰出来的,而在现实历史中意大利武器还是相当有技术含量。作为欧洲二流强国,现代意大利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愧对古罗马先祖,又经过多年网络段子的抹黑已经惨成笑柄。虽然意大利人打仗不行,但造枪造炮还挺拿手,其军工技术水平并不差,是少数具备完整工业体系,能自主制造海陆空装备的工业国之一。本号推出系列文章跟各位看官聊聊二战时期的意大利轻武器,今天就先从手枪谈起。

■《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与他的“意大利炮”。

提及意大利手枪,枪迷们肯定首先想到伯莱塔这个品牌。伯莱塔公司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军械制造企业之一,创建于1526年,同时也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手枪制造商之一,其最为出名的产品是伯莱塔92F手枪,在1990年击败美国本土枪企赢得美军订单,以M9型手枪的名义成为美军制式手枪,服役至今已超过30年,产量高达350万支。

■美军使用伯莱塔M9型手枪进行射击训练,目前该枪仍是美军现役装备。

其实,在1915年之前,伯莱塔只是枪管制造商,借着战时意大利急需手枪的契机转型整枪制造。一战前意大利军队的制式手枪是格利森蒂M1910型,设计复杂,结构脆弱,供应不足,因此军方要求伯莱塔公司设计一款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廉价手枪,满足军队装备需要。伯莱塔趁机推出了M1915型手枪,性能出人意料地好,立即被意大利陆军批量采用,陆续生产了超过70000支!

■伯莱塔公司的奠基之作M1915型手枪。

凭借M1915型手枪的成功,伯莱塔在战后成为意大利军队的主要枪械供应商和世界枪械市场的新秀,以M1915型为基础又推出了M1923型手枪。20世纪30年代初期,意大利军方对德国瓦尔特公司的PP手枪产生了浓厚兴趣,有意引进作为新一代制式手枪,伯莱塔当然不希望嘴边的肥肉被德国人抢走,于是精心改良技术,在1934年推出了M1934型手枪,经过测试后于1937年被意大利军队采用为制式装备。

■伯莱塔M1934型手枪,枪身铭文表明生产于1937年,同年该枪被意大利军队采用为制式装备。

伯莱塔M1934型手枪空枪重660克,全枪长152毫米,枪管长94毫米,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和套筒结构,其自动机构设计非常简洁,复进簧位于枪管下方,其套筒为伯莱塔特有的开放式套筒,在套筒上部有一条长形开口,国内很多军迷认为这个设计是为了减重,这只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意图是将抛壳角度扩大到180度,套筒开口相当于一个开放式抛壳口,为枪械带来出色的可靠性,而且在出现故障时也可通过大型开口迅速排除。开放式套筒是伯莱塔手枪的标志性设计,一直沿用到伯莱塔9F手枪。

■从这个角度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M1934型手枪套筒上部的长形开口。

伯莱塔M1934型手枪设有空仓挂机功能,但操作方式很是繁琐。在将弹匣内的子弹打光后,套筒会固定在后方,但只要卸下空弹匣套筒就会自动复位,只能算是空膛挂机,在装上新弹匣后仍需拉动套筒上膛。该枪空仓挂机功能的正确使用方式是在枪弹耗尽后,将保险打开充当套筒制动锁,阻止套筒复位,在更换弹匣后将保险关闭,此时解除锁定的套筒将自动复位,同时将弹匣内的第一发子弹上膛,完成待击准备。伯莱塔公司这种画蛇添足的设计其实是为了规避其他枪械公司的专利,而在实战中十分不便,也很少有人使用。

■处于空仓挂机状态的M1934型手枪,不过这个功能使用比较繁琐。

伯莱塔M1934型手枪的保险装置设计也存在缺陷,在打开保险后仅能锁定扳机,如果膛内仍有子弹的话在意外触动击锤或从高处跌落的情况下有很大概率发生走火,不够安全。此外,M1934型手枪的保险扭杆需要旋转180度才能打开或关闭,这意味着很难单手操作。不过,只要在使用中多加注意弹膛情况就可以规避隐患,安全系数还是不错的。

■一支1942年生产的M1934型手枪,注意扳机上方的保险扭杆。

■从右侧拍摄的M1934型手枪,整体外观非常简洁。

伯莱塔M1934型手枪发射9×17毫米短弹,也称.380勃朗宁短弹,枪口初速229米/秒,枪口动能仅有280焦耳,有效射程25米,性能上逊色于9×1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弹,M1934型手枪相比二战时期其他国家的军用手枪威力偏弱,更像一款紧凑型民用自卫手枪。M1934型手枪使用7发可拆卸弹匣供弹,在弹膛内可预装一发枪弹,最大弹容量为8发。由于保险扭杆占据了握把前上方的位置,弹匣释放钮设在握把底部,这同样意味着该枪需要双手操作才能卸下空弹匣,影响了操作的便捷性。

■M1934型手枪发射9×17毫米手枪弹,使用7发弹匣供弹。

就设计和性能而言,伯莱塔M1934型手枪在同时期同类枪械中并不算最优秀的,但是动作可靠,枪身坚固耐用,结构简单,零部件少,维护方便,据说只要细心保养使用寿命可超过100年。此外,伯莱塔公司的机械加工水平堪称一流,用料考究,精良的工艺加上颇为漂亮的外形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设计缺陷和操作上的不便,使其成为一款颇受欢迎的经典名枪。意大利陆海空三军都将M1934型手枪作为标准佩枪,并在手枪握把上方标记铭文加以区分,RE为陆军,RM为海军,RA为空军,警察部门也装备了M1934型,其识别铭文为PS。

■M1934型手枪及其原装皮质枪套。

二战时期,伯莱塔M1934型手枪因为尺寸小巧、结构紧凑、外形优美、做工精致而受到喜爱,不仅意大利官兵对其爱不释手,那些在东线和北非战场上与意大利盟友并肩作战的德军官兵也十分欣赏M1934型手枪,有的德国士兵甚至私下用瓦尔特P38手枪与意大利士兵交换M1934型手枪。当时意大利人编了这样的段子:“在意大利士兵睡着后,德国士兵把他枪套里的伯莱塔M1934型手枪拿走了,留下一支鲁格P08手枪。”

■二战时期在东线战场上使用M1934型手枪的意大利士兵。

除了意大利军队外,德国、罗马尼亚和芬兰等国也装备了伯莱塔M1934型手枪。1943年9月,意大利向盟国投降,德国武装占领了意大利本土,并扶植墨索里尼复辟,建立傀儡政权。伯莱塔公司也被德国人控制,继续为德军生产武器,而工人们故意将零部件的公差放大,降低产品质量,以这种方式反抗纳粹德国的占领,因此这一时期生产的M1934型手枪做工非常粗糙,性能明显下降。此外,德意军队装备的M1934型手枪在战场上也被盟军大量缴获,同样被视为非常有价值的战利品,被盟军官兵竞相使用和收藏。

■1944年生产的M1934型手枪,做工相比之前的产品粗糙很多。

■M1934型手枪存世数量较大,一支品相良好的M1934型手枪售价在500~800美元之间。

二战结束后,伯莱塔公司继续生产M1934型手枪,作为意大利军警部门的制式武器,尽管战后伯莱塔公司又推出了M1951、70系列、80系列等多款新型手枪,但都没有完全取代M1934型手枪,直到伯莱塔92F手枪问世,已经服役超过半个世纪的M1934型手枪才于1991年正式退役,其产量最终达到108万支。

■一支1966年生产的M1934型手枪,握把上的商标已经改为三箭头样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8年1月30日,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圣雄甘地被一名印度教激进分子枪击身亡,而凶器正是一支伯莱塔M1934型手枪。调查表明,这支M1934型手枪制造于1934年,枪号606824,最初被一名意大利军官带到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场上,后来成为一名英军军官的战利品,至于它如何出现在印度已不可考,很可能是黑市流入。

■1948年1月30日,圣雄甘地被一支枪号606824的伯莱塔M1934型手枪击中身亡。